2006年1月4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一版: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诈骗又出新招 租间厂房蒙人
本报记者 慕容梦漪

  近日,经台州黄岩警方的周密调查,一涉嫌诈骗犯罪团伙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徐某在山东落网。据悉,该团伙利用假身份证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并冒充租给其办公室的厂家实施诈骗,已在全国各地流窜作案10多起,涉案金额达167万余元。因作案手段隐蔽,欺骗性强,使一些客商蒙受了重大损失。
    假身份真执照据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区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李连荣等人介绍,2004年4月至7月,黄岩警方连续接到4起报案:有人冒充黄岩当地厂商以合资购买工艺品生产设备为由,骗取外地客商资金几十万元。黄岩警方立即着手调查,一个部署严密、分工详细、手段隐蔽的诈骗团伙露出水面。该团伙共4人,2004年初到达黄岩后,经过反复踩点“考察”,他们租下了规模较大、有生产厂房、目前经营状况不佳的某工艺品生产工厂的几间闲置办公室,并大方地投入资金,把几个房间装修一新,挂上“总经理室”、“会议室”等牌子。为了增加诱惑性,他们又用假身份证到当地工商部门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和该工艺品生产工厂一致。随后,他们用同样方法在另一城市开设了一个生产工艺品加工设备的公司,其实质是“母公司”顺利实施诈骗的道具。
    真厂房假经理之后,该团伙在报纸、杂志上大做广告,以租用办公室所在厂的名义大肆招商,寻找合作者。期间,山东、福建、湖北等地均有客商与其联系,该团伙假意表示,对方只需提供人员和厂房,资金、技术、销售等都由自己负责。前来考察的山东、福建客商到所租用厂房“参观”,看到厂房、工人、营业执照一应俱全,又在“总经理室”和“总经理”相谈甚欢,当即表示满意,并签订了合作合同。该团伙随后表示需要购买生产设备,购买资金由双方按照合作股份的比例支付。依托事先在外地注册好的设备加工厂,他们顺利骗取客商预付款,待款到账后,立即全部提走,随即逃离。
    遇招拆招,提高警惕2005年12月30日,黄岩警方向记者介绍了该团伙极具蒙蔽性的几个招数。招数一:利用真厂房、真营业执照,轻易骗取客商信任。外地客商一般不可能有充沛的时间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出租办公室的工厂无意中成了不法分子大肆利用的好道具,大规模的厂房和正常工作的工人成了骗子谋取信任的筹码,位于厂内的“总经理室”使假经理有了真经理的感觉。而由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更使外地客商彻底信服。拆招:外地客商不妨多问旁人几句,厂内工人往往能够提供甄别真伪的信息。当地厂商出租厂房、办公室,更应核实对方身份,被冒用了工厂的名称,受损的是自己的声誉。招数二:前期投入大,后期收尾长。这类犯罪团伙具有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跟纯粹的“空手套白狼”不同,他们前期有投入,装修、办执照、招待外地客商吃住等等。后期钱款到手后,也并非马上失去联系,虽然人已潜逃,但手机一直保持联系,继续蒙蔽对方,直到两三个月后才彻底消失。被骗客商此时幡然醒悟,他们早已踪影全无。拆招:外地客商尽量取得合作方固定电话,一旦发现固定电话有异常应立即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据悉,黄岩警方已经对全区企业的出租办公用房和临时厂房进行全面清理,并严格审查租用人员。同时,提醒各企业在签订租房合同时,要查清对方真实身份,避免给外地投资企业造成损失。